此时日方指定要李鸿章充当全权代表,并向清政府提出,必须以割地、赔款为“议和”条件。这时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,为了求得停战,决心不惜任何代价。
这边清大臣李鸿章正准备启程前往日本议和,忽然间收到轩辕国对日宣战电报,不由得大喜过望:来得太及时了。
翌日上朝的时候,他向西太后禀报了轩辕国对日宣战事件。
“这个轩辕国在哪里?为什么要对日宣战?”太后问。
“此国在我东南方向,乃我大清人氏创立,立国已有100余年,比美国还要早。此国以经商为本,与世界各国均有生意来往,因日本在旅顺杀死了25名轩辕国人,抢夺了杜克超市的财物,故此向日本宣战。”李鸿章答。
“会不会走了老虎来了狼?”太后担心道。
“不会,此国自视清高,在世界上信誉极高,但凡谋求土地,必以双方愿意,用银两交讫,早前在我直隶地区发动民众种植苹果、黄豆、绿豆等作物,然后回收,童叟无欺。”
“这个轩辕国准备在哪打战?”
“回太后,微臣估计在旅顺,因为财物损失。人员折损就在旅顺,我们不如借故推托,静观其变,这一战九成九是日方惨败。” 李鸿章答。
“此言从何说起?”
“因为先后有西班牙、荷兰、美国、英国这些列强,无一不吃了亏,却又不敢声张,轩辕国胜得很微妙。”
“为何胜得很微妙?”
“既使对方吃了亏,使对方知难而退,又使对方保存颜面,此国所图者,以贸易求财也。”
“如此这个国家倒也有趣。”
“这个国家的总统还是一个年方弱冠的年轻人当总统,此子为廉州府合浦县陈氏世家。”
“哀家知道了,就是最早有铁路的两广钦州北海港。”
“太后明见,此子正是当年我朝第一批留学幼`童……”
“什么?竟然是我朝派出留学生,为何不在国内留学,混账!!”太后一拍身边的桌子,那桌子上的茶杯当的一声滚到地板上,吓得身边的太监宫女一齐跪下,瑟瑟发抖,唯恐惹祸上身。
李鸿章一下子跪下说:“太后明见,此子乃自费留学生,不是朝廷公派留学生,恐怕不能差遣。”
“大胆,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下旨召他进京,朝廷自有重用。”
李鸿章顿感五内惧焚,大骂自己多管闲事,何必说那么多,俗话说得好,说多错多,果然不错,英国人打得我朝割地赔款,日本也打得我朝头穿额裂一身伤,人家以一已之力,随便吊打英、日、荷兰、西班牙,连号称后来者居上的美国都吃了他的大亏,还要打落牙齿吞下肚。
我怎么下旨召见?人家不来,难道你要派人捉他?只怕派出多少都是有去无回。李鸿章头痛不已。
“是。不过是不是等人家打过一仗再召见?” 李鸿章灵机一动,用个缓兵之计来拖一拖。“准!”
“谢太后。”李鸿章心想拖得一天是一天,拖拖就好,有的事情拖拖反而是好事。
……
一艘飞艇飞在旅顺上空1000米高处,不停地盘旋,作为观察平台和通讯中继。飞艇上几个人拿着望远镜观测着下面日军的防守要塞、军营的位置。
刘守仁是观察员之一,他一边观察一边画图,一边对其他观察员说:“拿几包炸`药来掉下去,小鬼子就成片死掉了。”
“不行!下面还有老百姓,丢炸`药包下去老百姓也一起死了,总统不会同意的。”
“水五说得对,你看我们总统,为了25名兄弟,出动大军讨公道,这才是仁义无双的汉子,炸死小鬼子,又炸死老百姓的事儿,这事总统不会做。”
“好吧我说错了,我错了。” 刘守仁说。
这时有人说:“旅顺观察完毕,到对面的山东威海观察。”
底下的日军军舰一览无余。
……
陈承宇站在旗舰“泰山”号船头,这时15艘战舰,20艘运输船陆续进入上海港,进行最后一次补给,离战场不足1,000公里。日军舰队驻扎在旅顺和威海卫一带。
上海港的人骤然见到35艘巨大的舰船进入海港,不由得大惊,还以为是日本战舰打过来了,但抬头看到上面飘扬的旗帜,不是太阳旗,而是彩虹旗,马上知道这是来自南洋和轩辕国的军舰。
<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