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祁泓那边当然不买账,两人因此吵得面红耳赤。秦祁泓憋着一肚子气到苏素素宫里,也不敢对她发火,翠微宫那些宫女下人们便遭了秧。
苏素素倒是没有前些日子那般虚弱,也好歹能吃些东西了。
看她吃得多谢,秦祁泓的心情也好起来,转眼便将同李明珠吵架的事忘得一干二净。
可他忘了,后宫那些碎嘴之人却忘不了,转眼间整个后宫便都晓得帝后不和、淑妃专宠之事。
翠微宫里那些小丫鬟,连走路都恨不得仰着头。
秦戬那边很快就班师回朝了,因击退安南算是大功,秦祁泓还特旨,大小有功的将领都随同回京,论功行赏。
其实不过是个让秦戬名正言顺带兵回朝的借口。
果然,到九月班师之际,秦戬便带了五万军队回京。数量比不上李炎亭的绥武军,但质量上却都是一等一的精兵强将。
论功行赏以后,那些军队就驻扎在京师之外,也没有要走的意思。
宁王那边各谏臣、侍郎多次上书,但总能被秦戬找到合理的借口给驳回去。
对那些上书,秦祁泓也是一副爱答不理的姿态。
秦戬如今已经回朝,他对宁王的忌惮自然便少了许多。
朝堂的秩序似乎如旧,仍是端王、宁王两大阵营对峙,大臣们各自倚靠。但明眼人却都看得出,这次端王回京,京都的局势早已和先前大相径庭。
秦戬的动作也很快,九月初回京,没到月底李家谋害皇嗣的消息便被抖了出来。先是由尚方司禀报秦祁泓,人证物证俱在,太后那边也没办法再压下去。
接着,朝堂之上对李炎亭和其两个儿子克扣军饷、中饱私囊、徇私枉法的弹劾也层出不穷,每项都是证据确凿,李家连狡辩的机会都没有。
不过,宁王这边这些日子也没有闲着,眼看着李炎亭兵变之事便要被抖出,却被宁王那边拿出证据反咬一口。
谋逆的罪名眼看着就要扣到秦戬头上。
宁王大约也是被逼急了,破釜沉舟。李炎亭兵变之事,最好的证人就是皇上。但秦祁泓的小命现在还有一半握在宁王手中,他们也只能赌他不敢开口。
但秦祁泓偏偏在这种时候突然具备了大无畏的精神,但他大无畏的精神却大得实在是不够彻底,虽然指认了李炎亭,但对自己那位三叔,却绝口没提半句。
宁王何等明白,他们一时半会儿找不到确切的证据来指认他,太心急反而是给他制造把柄。
况且,这种时候不宜将宁王逼太急。
宁王若反,自然是秦戬希望的结果。如今他大军压境,对李家又这般雷厉风行,就是想要将宁王逼急了。
宁王一反,京中局势必然打乱。京中打乱,全国局势必然也会跟着乱。而秦戬手握重兵,乱起来只会让他从中得利。
叛乱时期谁也料不到会发生什么,就算皇上死在叛军手中,那也不是不可能。
只要没有了皇上,叛乱一平,他坐上那个位置在天下看来便都是理所当然。
既然有如此打算,那秦祁泓的处境便会越发危险。
至少现在,宁王还打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算盘,这样,秦祁泓的小命暂时还没有危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