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启正在思索时就听得刘德禀报道:“回父皇,确是儿臣自己想的!”
刘德站起身来,看着刘启。
其实提前将科举制度搬出来的想法,早在前世,刘德就已经想要这么办了。
但是,那时候一个小小的河间王,拿什么参与国家大政?
况且,前世的时候,刘德因为不熟悉这个时代,最初也不敢贸然行动。
但是经过了前世十几年的岁月,刘德对这个时代已经有所了解了。
首选,可以绝对肯定的一点是,此时门阀政治还在精子状态,压根就没个影。
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列国政治门阀豪强大族,被秦国的统一战争跟秦末的群雄逐鹿给摧毁的一干二净,连跟毛都没剩下来,以至于前世刘彘做了天子,想要找个姬氏的嫡系血脉都不容易。
再者,刘邦底定天下,分封功臣,至今不过数十年。
旧的贵族体系被彻底毁灭,而新的贵族政治却还在襁褓里。
汉初的功臣彻侯们,到了如今甚至都开始步入衰亡。
平阳侯曹参的家族三代单传,这一代的平阳侯曹寿刘德前世见过,是个十足的文弱书生,而且身体并不好。平阳侯这一系还算好的了。
瓒候萧何的后代就是个悲剧,过去十一年,瓒候的位子换了三个人。
留候张良的后人就更惨了,太宗孝文皇帝时就夺去了封爵,削为庶民了……
带头大哥如此,小弟们混的也不是很好。
舞阳侯樊哙的后代在平灭诸吕的过程中不小心成了牺牲品,太宗孝文皇帝好心给他找了旁系子弟过继过去继承香火,但奈何人家不争气,居然被人戴了顶绿帽子,等那位舞阳侯死后被人揭发,于是,舞阳侯成了历史。
基本上,绝大多数的彻侯们,都是些米虫,不足为惧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手里没兵……
枪杆子里出政权,枪杆子里出声音。
没有枪杆子,就没有发言权。
更何况,这科举现在进行明明是对贵族的保护!
要知道,此时可是用竹简来记录知识的时代,竹简笨重、抄写困难而且保存不易。
这就意味着,一般的穷人想要获取知识,难度比之隋唐是几何式上升的。
因而,实际上知识是被贵族垄断的。
像是许多后世随便可见的典籍,譬如《诗经》《论语》《尚书》,此时全部是被私人所霸占,藏在家里的,而且大部分是残卷。
真实的历史上,原本的刘德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,是因为他参与了对《诗经》的抢救与保护!
再者,读书也是要成本的,没有足够的家底,几个贫民能供得起一个人脱产读书?
所以呢,所谓的科举,真的施行天下的话,那么必然是贵族豪强的盛宴,跟平民基本没关系!就算偶尔漏出几个平民中了,那不也无伤大雅吗?
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——经过吕氏乱政,诸侯大臣再反扑,再接着刘德的祖父刘恒害怕功臣们功高震主,玩了一手漂亮的传接球,把陈平、周勃统统赶回封国,前后三次清洗,直接导致了一个令所有彻侯们恐惧的恶果:他们在朝廷中竟然没有了代言人。
丞相故安候或许勉强能算是功臣里的一员,但是申屠嘉早年不过是队率,最初分封功臣,他连口汤都没喝到,直到刘德祖父太宗孝文皇帝时才混了个关内侯的爵位,后来丞相张苍病逝,这才赶鸭子上架,被任命为丞相,并封为彻侯。
所以,其实申屠嘉跟那帮开国元勋们并不见得有多亲密,反倒是跟袁盎、石奋这样的官宦人家交情比较深。
条候周亚夫,作为绛候周勃之子可能是跟彻侯们关系比较近的一员了。
但周亚夫是出了名的犟驴,想走他的后门?基本上没可能。
至于桃候刘舍、开封候陶青这两个后来都做过丞相的人。
嗯,好吧,桃候刘舍就是刘邦当年养的应声虫项襄的后人,项襄是项羽的族人,凭什么能混一个彻侯还被赐刘姓?
还不是因为人家卖项羽卖了一个好价钱?
这样的人,自然是紧跟天子的脚步,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