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得大伙全蒙了,这是咋了?
没过一会儿,王氏就满头汗,抱着一个木盆进了屋。古月见她抱着的盆,就上面去看,轻轻的将上面的白布拿开,就看到里面发得胖胖的面团子。
“这是?”古月惊喜道。
“我昨天见你买了那么多的肉,就想着今天给大伙包包子,早上起来发的面。刚才见你把肉全用了,就想着晚上蒸馒头吧,没想到你就提出什么发面饼了,我就想着反正面都发好了,不如试看。”王氏缓口气后,就把事情说明了,于是几个女人又回到厨房去准备烙发面饼了。
古月也没有自己亲手烙过发面饼,说实在的她连发面都不会呢。不过她不会做不要紧,她可是有理论的,那理论可是卡卡的。通过她的描述,王氏先是把面团整个取下来,在案板揉揉搓搓的几下,那个面团就变得十分光滑,不用说这面是发得相当不错。
然后王氏取下四分之一来,将取下的部分揉成一个圆团后,用长长的擀面杖将那个面团擀成一大圆饼。这时候齐氏已经调好了古月说的油盐,递给了王氏,王氏将油盐倒一些在那个大圆饼上,只见她轻轻的掀起圆饼的边向里面折,然后再打开,那中间的油盐就沾到了周围。如些反复直到油盐均匀的摊在圆饼之上,然后在上面撒上一些干面粉,将圆饼卷成长条状,再用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儿的。
接着她又将那一小段的面揉成圆团,她揉得十分有技巧,那些油盐居然一点儿也没有漏出来。将那些小段儿全部揉成圆团之后,她又有小一些的擀面杖将那一个个的圆团,擀成一个个大小一样的圆饼坯。
这时候齐氏早就将锅点好,并在锅里刷上了一层的油,这些油可是古月她们在山洞避难时用黄豆压榨的。如果是用菜籽油的话,那味道就没有用豆油来得香,这也是古月的神秘武器之一,她并不打算大规模的生产豆油,原因是油属于管制商品。自己吃没有什么问题,但要是出售就会有很多的麻烦,她仔细算过利润,感觉不划算,所以就只是自家榨来吃而已。
王氏真是个面食能手,她烙起饼来那动作利落,很是轻松的就把那一盆的面全都变成了香喷喷的发面饼。古月数了数,一共是烙了四十三张饼,这一张饼差不多二两多,也就是说一斤面能出五张饼。这样算起来,一张饼的成本是一文多,她打算买两文,这样大伙也能接受。
古家人没有一个不对这发面饼赞不绝口的,古东更是一口气儿就吃了三张饼,撑得他躺在堂屋的炕上直哼哼。古西和古月倒是很节制,但也吃得比平时多些。
第二天一大早,古家人就忙活起来了,众人按照古月的指挥,分工合作。因为做豆腐脑与做豆腐的工序基本上是一致的,只不过是在点浆的时候有些区别。点豆腐要多放些石膏水,等成了豆花之后就要装入豆腐包中去压形。可是点豆腐脑就不一样了,点的时候放入的石膏水要少一些,等形成豆花后就直接用平铲给盛到碗中,再浇上汤汁,放上一点点的香菜碎,喜欢吃辣的也可以放些辣椒。
张皓轩昨天听说有新吃食,早早的就来了,现在大伙儿终于可以吃到这香香的豆腐脑了,却没有一个人动。大家有些不太清楚要如何吃,所以他们都看向古月,这时古月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,吃这个得用勺儿才行。于是她立刻去取了木勺分给大伙之后,就第一个吃起来,众人有样学样的吃了起来。结果自然是大伙一下子全都爱上了这个好吃到爆的豆腐脑了。
原本还有些担心的众人,现在那信心可是满满的,这种好吃又实惠的吃食不正是百姓们喜欢的吗?吃过了早饭之后,古来福和古月还有张皓轩和古东,四个人就上路去镇上去看铺子。前天古月看中的两个铺子一个在道北,一个在道南,两个铺子斜对着。邢捕头带着他们分别看过之后,见旁边没有外人就低声道:
“现在镇上就只有这两个铺子是衙门的,共它的全是个人买到又转卖的,在价格上这两间都是最便宜的。”他的话可是说得相当在理呢。
他们商量了之后,古来福决定买下那间小一些的铺子,因为那个铺子后面的院子要大些。用来做豆腐房再好不过,而那个大些的铺子,后院却要小得多,若是居住倒也没有什么,可要是当豆腐房却太小了。
“月儿,这个铺子,咱们买下吧。”张皓轩趁人不注意的时候,轻声对古月说。
“你相中了?”古月原来也有这样的打算,没想到他倒是先提出来了。
“嗯,你看呢?”张皓轩很是重视她的意见。
“那就卖下吧,银子我都带来了。”其实古月前就打算好了,这两个铺子她一个也没打算放过。
有邢捕头帮忙,手续办得十分顺利,古家的铺子房契上的名字写的是古来福。而张皓轩他们的铺子,却写的是古月,当时办手续是他们两个去办的。古月和古东去定做桌椅,那个木匠铺的老板就是当年给她们家做水车的王爷爷,他看了古月的图纸,连连点头定好了取货时间之后。两个人又去买了一切开铺子所需要的各种用品,两人还没有买完张皓轩二人就找了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