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,我是不会与温大人好好过日子的,对温大人,曾经的感激早已经化成了怨恨,我不可能真心待他。”
江氏宠溺地轻抚着江若宁的脸颊,“好了,你别哭,姥姥明白你的心意。”
难得有情郎!
任温如山再好,可江若宁心里已经有了李观,便无法再去喜欢旁人。
江氏陪江若宁说了一阵话,宽慰了她一番,这才与河舅母离开了。
离了城南,河舅母突地对铁柱道:“到城门口候着,儿媳妇,我们去县衙。”
江氏一路上都在想,如果与温如山开口。
琢磨了一番,到底是心疼江若宁,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县衙。
*
衙役甲进了县衙后院,抱拳禀道:“温大人,门外来了两位妇人,自称是江若宁的姥姥与舅母,要求见温大人,说有要事相商。”
河家人这么快就得了消息?
温如山放下手里的卷宗,“后堂有请!”
江氏虽是个老妇人,头发花白,可穿着朴素又干净,比寻常乡下妇人多了几分干练与麻俐,一看就是在大户人家待过的,让人肃然起敬。
见温如山到来,她起身拜道:“民妇河江氏拜见县令大人!”
河舅母亦同样跪拜。
温如山伸手虚扶一把:“老太太请起!”
江氏起身,打量着温如山。
河舅母则是越瞧越满意:年轻有为,容貌不俗,就温大人的相貌,在这青溪县,也只李观能与他相毗,而人家这家世背景,可是李观望尘莫及的,真不知道江若宁不愿什么,要不是她与宋清尘长得像,这样的好姻缘又怎会落到她头上。
河舅母想着自己能成为镇北王府的姻亲,那眼睛乐成了一条缝,眼睛里喷着火苗,恨不得自己有个女儿,哪怕是许给对方为妾都使得。
江氏道:“儿媳妇,你到外头候着,我与温大人说几句话。”
“娘……”
“去!”
河舅母出了后堂。
江氏坐下,不紧不慢地问道:“温大人以为我外孙女江若宁与宋清尘长得如何?”
温如山愣怔了一下,这话问得着实太过突兀了。
江氏凝重轻叹,“这姐妹二人同是嫡女,命运却是云泥之别。”
一侧正在沏茶的汪安,手微微一颤,惊道:“老太太是说……说江姑娘?”
江氏微微一笑,意味深长地望着温如山,带着讥讽,带着不解。
温如山神色剧变,江氏竟知道江若宁与宋清尘长得像,“你……你到底是谁?”
江氏道:“原本民妇不会来县衙,可大人行事未免太过强横,咄咄逼人。若宁并非民妇亲外孙女,而是正兴九年隆冬,我在京城宋家做丫头的女儿河德秀抱回来的。那时,我女儿还是宋家奶奶身边的服侍下人,宁儿只得七八月大,长得玉雪可人。
我不知当时宋家发生了什么事?但宁儿是宋奶奶交给我女儿的,当时宋奶奶病卧榻前,自以为快不成了,令德秀交孩子送到青溪县民妇手里。
十八年了,民妇将宁儿拉扯成人。
宁儿自小聪慧乖巧又懂事。六岁时,民妇送她去仁和镇上唯一的私塾,她学什么都快,就连镇上的先生也夸,若是她是个男儿,将来定会是个进士。
整整四年,风雨无阻,白日她去私塾读书。夜里回家,便在院子拿着树枝教她的三个哥哥读书,还与他们讲先生教的道理。
民妇有三个孙儿,除了长孙憨厚老实识字不多,次孙、幼孙而今能读书识字,皆是宁儿所授。
四年前,大人蒙骗宁儿年幼不懂事,令她假扮新娘代人拜堂。那年奉天府遭遇干旱,我们家颗料无收,三餐难济,这孩子想替家里赚钱,原想到李记绣坊应征绣女。只是她拿到了钱,却不敢让我们知晓实情,只说是一对神秘夫妻所授。也让我们一家误以为是宋家公子、少奶奶所赠,更以为宋家终于忆起那年幼就送送走的宁儿……”
容貌酷似了宋清尘的江若宁,这不是偶然,而是她们是姐妹,这个答案竟惊呆了温如山。
很显然,江氏不赞同江若宁与温如山在一起,而江若宁也是此意,这才让一个疼爱自己孙女的老妇人寻了过来,做出了道出一切真相的决定。
江氏之所以这么做,是她想成全江若宁。
江若宁坦然地告诉江氏“我喜欢李观”,只此五字,江氏就觉得就算是成全孙女,也要一试。尽人事、听天命,面对江若宁,她便不愧于这孩子了。对江若宁,江氏一直有浓浓的愧意,原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,却跟着他们一家吃尽了苦头。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