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敦不答反问道:“御史中丞刘隗、尚书左仆射刁协,这两个人阿龙应该不陌生吧?”
王导答道:“都乃朝廷大员,同在京畿为官,又是同殿之臣,每日都能见到,自然不会陌生。兄长提起这两个人来,是何用意?”
王敦道:“阿龙啊,你身为丞相,乃当朝宰辅,仅在一人之下,难道近来你就丝毫没有察觉到什么吗?”
王导摇了摇头,说道:“还请兄长见告。”
王敦问道:“陛下已经准备加刘隗为侍中,赐爵都乡侯,除此之外,陛下已经下令让丹阳尹薛兼为太子太傅,而空缺的丹阳尹一职,陛下正打算让刘隗担任丹阳尹一职。另外,我听说陛下还准备擢升刁协为尚书令,并且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。我还听说,陛下准备让中护军戴渊当征西将军,都督兖、豫、幽、冀、雍、并六州诸军事,并准许他征发投名帖求官的一千人任军吏,调扬州百姓家奴一万人作为士兵分配给他们,任命散骑常侍王遐任征西军司,镇守合肥。你身为当朝宰辅,这些人事变动,不可能不知道吧?”
王导听完王敦的话后,脸上仍旧什么表情都没有,但是心中却在暗想道:“这些事情都是朝廷机密,处仲身居武昌,为何对这些事情知道的如此详细?难道处仲在陛下身边安排的有人?”
“我身为当朝宰辅,所有官员的升迁、调动、任命都必须经过我,如果真有此事发生,我怎么可能会不知道?但是截至目前,兄长说的这些事情,都还是子虚乌有,不知道兄长是从何处听来的?”王导道。
王敦冷笑了一声,对王导说道:“阿龙啊,亏你还是当朝宰辅,怎么面对事情一点敏感都没有?这些消息都是朝廷机密,有人已经越过你这个当朝宰辅,直接拟好了圣旨,你现在可能还不知道,但是到了明日早朝的时候,当圣旨宣读之后,你就会知道这一切了。”
王敦的一番话,让王导更加确定王敦在皇帝司马睿身边安排的有人,否则的话,王敦又怎么会对这些事情知道的如此详细?
不过,王敦知道的也并非真的很详细,至少,王敦到现在还不知道,关于刘隗、刁协、戴渊的官职变动,其实是王导一手推动的。他身为当朝宰辅,是皇帝和百官之间的一道桥梁,启着上承下达的作用,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,都逃不过他那双锐利的眼睛。
其实,这一切的一切,王导都知道的很详细,因为正是他在背后一手推动了这一切。
当今皇帝司马睿,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,势力单薄,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,皇位不稳。但是,他重用了王导。王导运用策略,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,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,稳定了东晋政权,维持了偏安局面。
同时,在军事上,司马睿毫无胜算,幸亏由王导出面,找到了他的堂兄王敦,依靠王敦的军队,接连击败了不肯服从他的几支地方武装力量,又接连击败胡人的入侵,守住了仅有的江山。
司马睿内依王导,外靠王敦,东晋建立之后,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、王敦,玉石任命王导为宰相,王敦为大将军,从此王导在内,王敦在外,共同护卫着司马睿的晋朝江山。因此,外界也传有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的言语。
王导、王敦的强大,直接带领着整个琅琊王氏的强大,琅琊王氏也一跃达到了权势的高峰,除了王导担任丞相,王敦担任大将军外,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员是王家的人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。
大将军王敦更是手握重兵,兵强马壮,并且开始大肆培植势力,党羽遍布朝廷的每个角落。
身为皇帝的司马睿,虽然知道王导、王敦是开国功臣,但是大权旁落,却让他心生忌惮,更何况琅琊王氏的鼎沸声望早已经超过了他这个皇帝,让他倍感不爽,自己仿佛就是个傀儡皇帝一样。
于是,在这种情况下,司马睿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行动,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,去拜托琅琊王氏对朝廷的控制。
司马睿暗中观察朝中可用之人,最后发现刘隗、刁协、戴渊等都对琅琊王氏有着极度的不满,便派人单独召见他们,在会谈之中,故意透露出自己的心声,引起了刘隗、刁协、戴渊等人的共鸣,君臣之间心照不宣,一个摆脱琅琊王氏的大计划也就此展开了。
不过,司马睿的一切活动,都被王导看在眼里,只是王导并不点破,也不去加以阻止。因为,王导也不希望整个家族的势力过于膨胀,否则的话,会物极必反。
而且现有的一些事情,也更加印证了王导的担心。大将军王敦位高权重,渐渐的暴露了其不臣的心思,自行选置属下州郡官员,自行任命将军、校尉,更安插亲信任州刺史,甚至公然结党营私,这些事都让王导感到厌恶和不安。
王导对王敦的做法十分不满,但由于同属一个家族,又不能自戕,所以王导常常写信规劝王敦,但王敦却常常将王导的警告至于耳边,弄得王导也十分没有脾气。
&nb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