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内容只要登报,肯定能引起一片哗然。
听到对方说话,头都不抬就把手里的钱递出去了。
老王麻子拿着钱,也不再管韩兰心要做什么,美滋滋的离开。
韩兰心整理完整个故事,又想着:“要是能见见当事人,拍张照片就好了。”
眼瞅着现在是上工时间,韩兰心独自敲响了四合院的大门。
郭鹤年听到敲门声还以为是周妍,等出来才发现这里面是位陌生姑娘。
然后咔嚓一声,有白光晃眼而过。
就算他平日里不出门,但是看着对方手里拿着的拍照东西,也知道这位是前几天大喇叭里面喊的记者。
于是……哐啷一声,大门又被关上了。
“这位同志请你配合采访。”韩兰心使劲拍了拍大门,结果里面毫无动静。
她就知道这样的坏分子不会配合革·命工作。
韩兰心看着手里的照片,刚刚的抓拍并不完美,她不确定是否能洗出画面。
如果没有人物图,故事的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。
怀着能抓拍到对方的心思,韩兰心单独在后山埋伏了好几天,可惜都没能再看见院子里的人出来。
她着急把新闻稿写出来,只好先和高远提出离开段时间。
“高科长,我还会回来的。”
“呵呵,看来韩记者已经找到合适的题材了。”高远笑着说。
“是,向阳村给了我很多灵感。”
韩兰心想到自己寻找的两个报道方向,就不由自主的勾起唇角。
“韩记者要离开啊,那我让村里的车送你。”李前进还指望着对方给向阳村好好宣传宣传,所以态度很殷勤。
“那就谢谢李村长了。”
韩兰心道谢后被安排着坐上村里的拖拉机,一路送到县城的报社。
几乎是迫不及待的,她开始冲洗照片,撰写新闻稿。
……
两天后,新县日报的报纸上的显目位置刊登着两篇重点报告。
【红旗镇向阳村培育出小麦新种,亩产万斤不是梦。】
上面的配图是几位老农民和几株一人多高的麦苗,沉甸甸的麦穗垂下来,似能乘凉。
另外一篇文章则是:
【当代毒瘤,敌人隐藏在群众内部。】
上面的配图模糊不清,能看出是位年纪颇大的老年人。
照片看不清,上面的文字倒是铿锵有力,口诛笔伐。
手中的钢笔好像成了刽子手紧握的铡刀,时代的舞台则变成刑场,薄薄报纸上刊登的也不是新闻稿而是审判书。
正是因为这一纸判决书,无数阅读过这期报纸文章的人开始义愤填膺,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报纸上的人是谁,要拔除毒瘤。
两篇文章都出自记者韩兰心,内容却迥然不同,引起热度的同时也让韩兰心名声大噪。
这期报纸印发数量超十万份,远超其他报纸的印刷量。
新县日报原本就不是什么大报社,有如此热度自然要紧紧抓住。
一时间,报纸销往全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