墙有多困难吗?”
挂完电话,他看着旁边卖炸串的小吃摊,犹豫三秒钟,走过去老老实实买了一桶。
这只是我自己想吃。
仅此而已。
绝壁不会给那个人带回去。
他盯着锅里不断翻腾的油,心想。
说起来,距离复试,也只有不到半个月了。
他带着炸串走进王氏面馆的时候,店里人声鼎沸,几个人扛着设备,一个记者拿着话筒,正在店里面采访。
游时艰难地从人群中间挤过去,正要跟服务员说来碗汤面,那个记者就一把抓住了游时,兴奋地说:“我们是江城电视台的,听说这里有个面馆特别受欢迎,过来做个专访,你经常来这里吃饭吗?”
游时看了那记者一眼,没什么被采访的兴致,冲他打了个手势,示意自己听不见,也说不了话,径直走了。
那记者不好意思地一笑,回头冲摄像惋惜地说:“长这么好看,多上镜啊,可惜是个聋哑人。”说完,接着去采访老王。
游时走到前台点面,结账。
“王师傅,开面馆这么多年来,您能说说有什么特别感人的故事吗?关于顾客的。”
“说起来啊倒是有一个,来我这里吃饭吃了三年了,他原先在江城,后来搬到外地来,就这样,还经常回江城我这里吃饭呢!”
游时幽幽地移到老王旁边,气若幽兰地问了一句:“谁?”
记者和摄像人麻了。
听不见?
说不了?
聋哑人?
游时又幽幽地看了记者一眼,说道:“自愈了,突然能听见了。”
记者:“……”
王叔兴奋地说:“你认识!就是小应,上次他还带你来吃饭。他自从上高中就来我这里吃饭了。”
“他不是搬走了吗?”游时吸了吸鼻子,问。
他老早就感觉中间时间线有点不对。
“是搬走了,为了给他奶奶治病到北京了。他那是秋天走的吧,没走俩星期就回来了,来我这里吃面,我问他什么时候搬回来,他摇摇头,说要看奶奶的病情。”
王叔感慨着说:“后来他就经常来,有时候两个星期,又是个一个月,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,来我这里吃饭。我记得特别清楚,一个雨天他撑着伞到我店门口,雨水那个大呦,他浑身都湿了,站在店门口不好意思进来。我赶忙去接他,我说这是第十几次回来了吧,他说是第十二次。我说何苦哉,北京就缺这一口吗?天天跑不够折腾人的,从江城到北京,火车都要十一个小时。他站在店门口抖水,说北京不缺这一口。他就是想回来,想回江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