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周澜不是来内地了么。”王寅这才松口,“你知道的,他其实很久前就想来,但是跟我不对付,一山容不下二虎,北京的地盘上他拿不到好处,后来又叫我摆了一手,这事儿就搁下了。他倒是在南方做的还不错,最近不知道动了什么心思,还是想北上。不过他换了个思路,不跟我对着干了,说想合作。”
“我知道,上回我跟你说的不也是这个事儿么。”于渃涵说,“他是不是把你身边儿的人都攻坚了一番?”
王寅说:“可能吧。小岳觉得周澜项目不错,也有诚意,他想试试。其实他是CEO他完全可以自己做主,只是对方是周澜,他就得问问我的意思了。”
“你怕周澜讹你?”于渃涵说,“什么项目?”
王寅把这个事儿细细的给于渃涵说了一遍。南边盖新区,未来肯定是要大兴土木的,很多政府工程都下来招标,现在整体实体产业不景气,能够单独吞下来的很少。就算有,上面还排着那么多国企央企各大上市公司,轮到王寅他们这种级别的基本上只剩下些渣滓了。周澜的意思是,咱们都差点火候,你需要扩大战线,而我需要站住脚跟,不如索性合作,摊子能铺的大一些,双方都有好处。
岳慢桥,也就是湛林建业现在的经理人,他觉得这个事情可以考虑。但是又碍于当年王寅与周澜盘根错节的过节,他不敢拍板,这个事儿七拐八拐的还是落到了王寅这里。当时王寅抽了口烟,说再想想。
“周澜啊……”于渃涵“哼”了一声,“我觉得他未必敢拿这个事儿开玩笑,一个港仔,能在内地作出什么妖儿来?”
“渃渃。”王寅正经地说,“别学我。”他就总叫周澜港仔,久了,于渃涵也这么叫了,完全忘记了学生时代的自己对周澜是如何的欣赏。
说起这三个人,还是有些渊源的。王寅是出国读大学结实的周澜和于渃涵,三人是同系的,因为做课题走到了一起。跟于渃涵和周澜比起来,刚出国的王寅像是个土包子一样。不过他性格好,又喜欢四处交际,比起矜持的少爷小姐,王寅显得能屈能伸的多了,三人在一起就他鬼主意最多。
周澜和于渃涵起初以为王寅是出来勤工俭学的,后来发现他家的家底也不差,可王寅身上一点富二代秉性都没有,这叫他俩非常好奇。王寅就说,他父母是在他长大之后才发迹的,在此之前他一直跟着亲戚生活在乡下,十几岁了才回到父母身边,论出身,他确实“淳朴”很多了。
那时候他们三个都是十分要好的,王寅和周澜谈人生谈理想志趣相投,远不是现在这般水深火热的关系。不过话说谁来,谁的学生时代不是光芒万丈的呢?那些都青春和友谊交织的金子一般的时光。
只可惜不会再回来了。
王寅读完了大学就回家来争家产,于渃涵和周澜留在国外继续深造,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许多,王寅和周澜因为同行业的竞争关系互相使过不少绊子,商场如战场,情分是不能当饭吃的。周澜当初狠狠坑过王寅一次,王寅这人记仇,这事儿就过不去了,他死活要在周澜头上找回点场子来才行。
两人一来二去,梁子越结越深,到最后变成了水火不容。
于渃涵本来是中立的,回国之后给王寅打工,耳濡目染之后屁股越做越歪,现在也能淡然自若的跟着王寅一起数落起周澜的不是来。
“见招拆招吧。”于渃涵最终总结,“除此之外也没别的办法,对了,你要见他么?”
“不见。”王寅这事儿上倒是沉得住气,“反正是他找我合作又不是我找他,谁心里着急谁知道。他要是不着急,那这事儿就渗着,我又不缺那点钱。”
“哎呦喂我的王董!”于渃涵忽然变调,“今年的财务报告你看了么?我心里都捏把汗好不好?年底《云笈鉴》要是扑街了,咱们可真的得割一个肾了。”她只是说的夸张了一些,按照他们的体量来说,除非连续投个十几部这样级别的电影都扑了,否则不会那么轻易的狗带。于渃涵是拿这个事儿提醒王寅,当然还有更重要的。“我觉得你对于美国那边的实验室的投入,是不是可以暂时放一放?”
“为什么?”王寅说,“好不容易有点阶段性成果了,我反而觉得应该乘胜追击呢。”
&nb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