阀弟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
要钱有钱,要人有人,上头可找人,下头可摆平。出口就是,本官是汝阳王氏,你不买我面子,也不买我们王家面子?你是哪?关陇裴氏,你可知道,我二姑嫁给你们家大人谁谁谁了。
哦。你要跟我论道理。
这一小车上都是朝廷的法令,刊本、手抄本都有,我翻翻就有了。
你出身寒门呀,读书已经不易了,有钱么?这些法令明文,你买得起,你全向吕宫那些个另类,全记脑子里呢?
别说他们,就连乱世中草莽,别说李芷的父亲靠家族起兵,就连下边的姬氏也不例外带家族的,哪怕落草曾阳的大天二都靠了亲族和裙带……最后是这个不稳固,才限制了他的发展。
龚山通不可谓无才,却因为家族没落了,当年的镇守,反过来沦为迷族的走卒。
很多人总结朝局,无非在门阀政治和君权高度集中上摇摆。然而对于整个国家,既然是这种现状,采用这样的权力层还是采用那样的权力层不是最根本的问题,而是那个具体的时期,具体的人组织是否妥当,这个团体发挥了多大的力量,有没有缓解时局的矛盾,有没有足够的治国智慧,最后成败如何。跳开出去,是君臣共治的门阀政治,还是君权高度集中的皇权政治,本质上都是一回事,朝廷机器仍是部件换,功能还是原先那个样子。皇帝本人却不这么看。
与其挪走现有的人,再让门阀抬头,皇帝觉得自己不如忍着,能不换人就不换人,虽然这给他赢来了仁厚的名声,但内心的酸苦只有他自己知道。
这样的角色,羊杜担负不了。
羊杜平定了南朝,功勋卓著,但他一路飞迁,真正的用武之地是在仓州和南方,在关中没有支持力。
健布不行。
他的威望和资历虽然无人能比,但是他不是太子的私人,也不可能成为太子的私人,皇帝相信他的忠诚,也从回忆与秦台的往事中将他撇弃。
托孤,托孤,托的不仅是国家,还要托遗孤。
历来掌握禁军的西门氏家族,倒还有秦纲倚重的人,但是皇帝与门阀的关系不是很好,西门一阀却与各大门阀纠缠不清,一旦铁腕血腥的皇帝过世,这些门阀定然反扑,皇帝不放心。
而董文,却是皇帝心目中的合适人选。
所以,他董文需要到最难打的战场上去。
董文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的使命。
与此同时,他所不清楚的是,皇帝、太子核心集团也在极力促成,这不但是战争的需要,也是出于对未来的需要。
为了更增胜算,除了各大家族塞来的才骏,他还礼聘了原先仓陇的旧督为祭酒,带着数万大军奔赴战场。
既然沧州注定是拓跋氏志在必得的战略突破口,那他就要好好集中智囊,想一想这个仗怎么打。
他按住脑门,再一次让人通知说:“辕门议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