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一百四十八章 富莫忘根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李康民书记离开泰平后,市委以文件通报的形式,向市直机关各部门公示了省委对泰平市级班子调整的决定。市政府也马上召开了市长办公会,对市长们的分工进行了部分调整。市人大、市政协两会已定于春节前召开,涉及到市政府的准备工作较多。扶贫工作已经铺开,各部门已开始积极行动。石维民决定按原计划去泰北县农村扶贫,下乡的时间定在星期天。星期六可以陪女儿玩一天。

    这种带有政治意义的活动自然忙坏了报社和电视台,老记们几乎倾巢出动。刘明芳和楚小兰的眼睛早就盯住了石维民。楚小兰通过毛小伟打听到市长要去泰平,但究竟去哪个乡镇还不清楚。刘明芳由于长期坚持接送毛毛上幼儿园,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,成了近水楼台先得月,打听到石维民要去泰北县的北河乡。本想直接跟踪采访,却让石维民推掉了。石维民建议她跟踪报道江德,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典型,对整个扶贫工作具有最实际的指导意义。刘明芳虽有遗憾,但还是接受石维民的建议,马上给文若竹打电话进行了联系。

    没想到江德他们也要去北河,而且时间也基本上定在星期天。刘明芳表明跟踪采访的意愿,文若竹很热情地邀请她坐江德的面包车一起去。这让刘明芳很是高兴,这么巧合?石维民就是去北河,完全可以兼顾一下两边的采访。刘明芳马上告诉楚小兰,当下敲定,两人一起去,就坐江德的车。

    江德对于记者的采访不是很感兴趣。生意人讲求的是实际效益,无须作秀于出名不出名。但这次省委李康民书记一起亲自来到竹德视察对他触动确实很大。除了李书记送的那十六个字外,石维民送的“富莫忘根”这四个字尤让江德感触颇深。自己的根就在农村。父母都出生于农村,都在农村长大,而且爷爷奶奶至今还在乡下生活,从小耳喧目染,他知道农村还有许多贫穷的山区,还有许多父老乡亲目前的生活依然处在父母儿时的穷困境地。虽然目前自己已经富了,有了几个钱了,但一定不能忘本,更不能忘了自己的根。

    竹德公司目前救助的六个失学儿童中,有四个泰北县的。对他们的困境,文若竹和江德是从泰平日报上了解到的。特别是家住泰北县北河乡河湾村的那个名叫姚小民的失学小朋友,家庭困境最为令人心酸,文若竹早就想亲自去一趟,看看还能为他家里做点什么。由于最近生意忙,迟迟没有成行。不能再等了,星期天一定要去上门看看。本来这天全家人已经约好一起去看西子江的游艇比赛,但姚小民的情况确实让他们放心不下。上午江德在公司里安排了工作后马上给赵茗打了个电话。

    “妈……看游艇比赛我和若竹就不去了,上午我们想去一趟泰北县,看看姚小民家到底如何?我们想尽早把这件事处理一下。”

    “全家人很难凑到一块,你就不能改天再去?你要救助那个姚小民上学,我们全力支持。但若竹已经怀了孩子,你也应该多陪陪。”

    “妈,若竹坚持要去,我开车开慢点,难道你们还不放心?”

    “今年的游艇比赛是最热闹的一次,各县都送了花来。下午在文化广场还有中央电视台‘心连心’艺术团的大型演出活动,票也买了,机会难得哟。再说我们又不会拍照,你们明天去也不迟嘛。”

    “演出活动电视迟早都要播放,看电视比现场看还清楚些。照相机你们带上,让别人帮照一下就行了。前天我已给河湾村的孟支书打了个电话,约好了的今天上午去,他在村里等着我们呢。”

    江正华在一旁听说江德执意要去泰北,劝说道:“老赵,就让他们去吧,不然他们一天都不会安心的。” 赵茗笑了笑,对着话筒说:“那好,江德,你们去吧。不要忘了路上开车要注意安全,要照顾好小竹,早去早回。记着回来时打个电话,别让妈和你爸担心。”

    “妈,你就放心吧。”江德高兴地放下了电话。

    江德喊了公司里的两个小伙子,在街上买了新书包、文具、作业本和好几套少儿图书。然后又去商场买了几套男孩衣服,一包零食,称了几斤水果。俩人返回公司后院,将买的东西全部放在面包车上。两个小伙子又到公司二楼,抱来了四床新棉被和一大堆半新半旧的衣服放到车上。

    文若竹已来到院子里,江德坐在驾驶座上,对站在车门旁一个小伙子喊道:“小周,你跟我们跑一趟泰北县。我们先到报社接两位记者,然后直接上路。”

    文若竹和小周同时上了车,面包车缓缓地驶出了公司后院上了大街。刘明芳和楚小兰正站在报社门口等着,只待两人上车落了座,面包车马上驶进了宽阔的宁升大道,然后快速地驶向泰北县。一个半小时,面包车走完了由泰平至泰北一百三十公里的一级公路到了泰北县城。江德将车停在十字路口边下了车,去路旁的一个小副食店里买了几个面包和几瓶纯净水。

    店主是个中年妇女,很热情地问了一句:“这位小大哥,准备上哪儿?”

    “到北河乡。请问大姐怎么走?还有多少路?”

    “就走右边的路口。” 那中年妇女用手指了指,又热情地介绍了路况:“路倒不远,只有三十五公里。不过这段路不太好走,中间有几段在修路。这会儿都已经十一点半了,你最好在城里吃了中饭再走,免得路上堵车饿肚子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大姐!没关系,我们买了面包呢。”江德准备出店上车。

    “师傅,我能不能顺便搭个车?”柜台边一个坐在条凳上的老大爷这时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他的车是小车又不是客车,怎么会搭人?你再等一会儿嘛,客车马上就要来了。”那女店主笑了。

    “我都等了半个小时了,也不知道客车到底什么时候能来。”老大爷非常焦急。

    “请问老大爷您到哪里?”

    “到北河乡。”

    “没关系。顺路,您上车吧。”江德帮着老大爷提着背篓一起上了车。

    “啧啧!这个小大哥真是个好人。” 车后传来了女店主的赞叹声。

    这一幕刚好被刘明芳看到了,咔嚓,咔嚓,就是两张新闻照片。

    路上果然不太好走,修路工人正在浇柏油路面堵了两次车,还算运气,堵车的时间不长。路上小周饿了,拿起面包分发每人一个,又递给老大爷一个,那老大爷先推辞了一下还是接了。小周边啃着面包边和老大爷拉起了家常。

    “老大爷,请问您贵姓哪?今年好大岁数了?”

    “姓姚。今年七十八了。”

    听说老大爷姓姚,文若竹马上问道:“姚大爷,您可认得北河乡河湾村的姚小民?”

    “怎么不认得?姚小民就是我孙子哪。”

    真是太巧了,路上竟会遇到姚小民的爷爷。

    “他爸姚惠民是我小儿子,倒插门过去的。我今天就是从老家玉林镇去看他们。这个孩子命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